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文学表现On Zhang Ailing’s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Her Literary Expression
张瑞英;高丽;
摘要(Abstract):
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与众不同,源自其独特的阅人观物方式:她喜欢在大的背景中安置普通人物,以小见大,在俗趣中发现本真。这种阅人观物的方式表现于其散文随笔,见解独到,而且涉笔成趣;表现于其小说人物,则常中见奇,奇中蕴常。女性生活及其命运一直是张爱玲关心、关注的主体。以此方式体察女性,则在被传统男性话语简单类型化的各类女性中翻出了新意,还原了被忽视的自我和被遮蔽的生命本真。张爱玲从中学时代发表小说《霸王别姬》中"姬别霸王"女性意识初现,到抗战胜利后为其编剧的电影《太太万岁》写的"题记",其中对"好太太"各种不近人情的克己之价值质疑,再到1956年身在美国发表的《五四遗事》中对五四青年爱情婚姻出现"三美团圆"的荒唐呈现,她一直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和丰富着她对女性的思考。而1940年代代表其思想和艺术水平的《流言》和《传奇》,更是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张爱玲;地母;女性意识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势学科项目“‘地母’信仰与莫言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”(19BYSJ67)阶段成果
作者(Author): 张瑞英;高丽;
Email:
DOI: 10.15981/j.cnki.dongyueluncong.20201202.008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①张爱玲:《惘然记》,《张爱玲典藏全集06.散文卷四:1952年以后作品》,哈尔滨:哈尔滨出版社,2003年版,第43页。
- (1)张爱玲:《流言·更衣记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22页。
- (2)⑤张爱玲:《流言·烬余录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48页,第48页。
- (3)④⑥⑦⑧张爱玲:《流言·自己的文章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85页,第186页,第188页,第188页,第189页。
- (4)张子静:《我的姐姐张爱玲》,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,2009年版,第68页。
- (5)张爱玲:《流言·打人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04页。
- (6)载《史记》第七卷《项羽本纪》。
- (7)1936年,张爱玲在上海圣玛丽亚女校校刊《国光》第9期上发表了《霸王别姬》。本文所引《霸王别姬》出自《张爱玲全集》(第四卷),海口:海南出版社,1995年版。
- (8)刘思谦:《“娜拉”言说—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》,上海:上海文艺出版社,1993年版,第299页、第300页。
- (9)林幸谦:《荒野中的女体: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1》,桂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3年版,第125页。
- (10)载《大公报》副刊《戏剧与电影》,1947年12月3日。
- (11)张爱玲:《流言·太太万岁题记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278页。
- (12)载《大公报·大公园》,1947年12月13日。
- (13)张爱玲:《五四遗事》,《文学杂志》第1卷第5期(1957年1月20日)。
- (14)见张爱玲1978年1月22日和1978年3月20日给吉田丰子的信,载2005年4月19日台北《“中央”日报》,署名方兰,即吉田丰子,陈鹏仁译。
- (15)③④⑤⑥⑦张爱玲:《谈女人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64页,第64页,第69页,第67页,第67-68页,第67页。
- (16)载1940年8月上海《西风》第48期,收入《张看》,香港:文化·生活出版社,1976年版。
- (17)张爱玲:《造人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03页。
- (18)④张爱玲:《谈女人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69页,第65页。
- (19)张爱玲:《有女同车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87页。
- (20)张爱玲:《自己的文章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89页。
- (21)张爱玲:《谈女人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65页。
- (22)张爱玲:《自己的文章》,《流言》,北京:十月文艺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90页。
- (23)乔以钢:《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1998年第3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