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》生命哲学“本体论”之思——兼与西方生命哲学“本体”之比较
聂民玉;
摘要(Abstract):
对作为"大道之原""五经之首"的《周易》之"本体论"的解读,是深化对中国哲学认识的重要途径。《周易》提出的"本体"之思就是"一阴一阳之谓道",即"乾坤并建",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;而《屯》《咸》《恒》诸卦则体现天地万物产生之实情。《周易》所提出的本体论思想与强调生命哲学的柏格森之"本体"有许多相似之处,但也有重要区别。《周易》哲学将个体之间"生命交流"本体化,而西方的生命哲学则将个体盲目之"生命冲动"本体化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《周易》;本体论;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;生命交流;生命冲动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“《周易》生命哲学论纲”(项目编号:19FZXB049);; 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“中国哲学”(2013)的阶段性成果
作者(Author): 聂民玉;
Email:
DOI: 10.15981/j.cnki.dongyueluncong.20201202.002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①赵春辉编:《道德经》,呼和浩特:内蒙古人民出版社,2009年版,第168页。
- ②(魏)王弼等注,(唐)孔颖达疏:《周易正义》,北京:中国致公出版社,2009年版,第282页。
- ③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广州:广州出版社,1994年版,第182页。
- ④汤用彤:《魏晋玄学论稿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版,第70页。
- (1)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广州:广州出版社,1994年版,第1页。
- (2)(宋)张载:《张载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78年版,第7页。
- (3)张立文:《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——论先秦诸子与六经的关系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9年第1期。
- (4)⑤(北宋)程颐:《周易程氏传》,王鹤鸣等整理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10年版,第267页,第267页。
- (5)⑦⑧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第181页,第118页,第185页。
- (6)(清)王夫之:《周易内传》,李一忻点校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,第7-8页。
- (7)(宋)黎靖德编,王星贤点校:《朱子语类》(第六册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6年版,第2388页。
- (8)(魏)王弼等注,(唐)孔颖达疏:《周易正义》,第103页。
- (9)蒙培元:《人与自然:中国哲学生态观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4年版,第126页。
- (10)⑥⑦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第96页,第171页,第184页。
- (11)②③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第168页,第187页,第39-40页。
- (12)(魏)王弼等注,(唐)孔颖达疏:《周易正义》,第39页。
- (13)⑦⑧(北宋)程颐:《周易程氏传》,王鹤鸣等整理,第50页,第117页,第117页。
- (14)严可均:《全三国文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58年版,第1094页。
- (15)(宋)程颢,程颐:《二程集》,《河南程氏遗书》卷15,王孝鱼点校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版,第152页。
- (16)③④⑤⑥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第96页,第143页,第165页,第30页,第110页。
- (17)(北宋)程颐:《周易程氏传》,第218页。
- (18)(北宋)程颐:《周易程氏传》,2010年版,第306页。
- (19)(清)王夫之:《张子正蒙注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75年版,第13页。
- (20)(清)王夫之:《周易外传》,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04年版,第13页。
- (21)⑤⑥⑧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广州:广州出版社,1994年版,第98页,第207页,第207页,第98-99页。
- (22)李泽厚:《论语今读》,合肥:安徽文艺出版社,1998年版,第317页。
- (23)⑤(宋)朱熹撰,廖名春点校:《周易本义》,第178页,第178页。
- (24)参见杨庆中:《周易与处世之道》,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年版,第15页。
- (25)④戴琏璋:《易传之形成及其思想》,台中:文津出版社,1989年版,第217-218页,第230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