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己权界:儒家现代群治之方——兼论严复自由理论的儒学根基
郭萍;徐岳峰;
摘要(Abstract):
严复通过编译现代西方政治论著,率先对中国的现代自由诉求做出了理论阐释,旨在由此解答现代中国的"群治"问题。其基本思路是中国唯有发展个体自由,才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(即"国群"),进而才能在现代民族国家竞争中自强自存。据此,严复认为,自由非但不与群治相抵牾,而且是现代中国的群治之方,故他以"群己权界"来概括自由之要旨。这并非简单的中西格义,而是一种现代自由观念的中国式表达,其思想实质是儒家群学原理的现代演绎。就此而言,严复用"以译代著"的方式构建了一套初级版本的儒家现代自由理论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儒家;国群;自由;群己权界;群治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中国传统契约观念研究”(项目编号:19BZX080)阶段性成果
作者(Author): 郭萍;徐岳峰;
Email:
DOI: 10.15981/j.cnki.dongyueluncong.20201202.003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①清代是荀学的复兴期,尤其自1890年后,荀子学说成为晚清儒者反思中国制度,解除族群危机的重要参考思想,其中不论排荀者(如谭嗣同),还是崇荀者(如章太炎),都常将荀子群学与西方现代社会学相比附。
- ②参见严复:《群学肄言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。
- ③严复:《原强》,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年版,第8页。
- (1)涂可国:《社会儒学视域中的荀子“群学”》,《中州学刊》,2016年第9期;《社会儒学建构——当代儒学创新性发展的一种选择》,《东岳论丛》,2015年第10期。
- (2)所谓“小己之发舒,与国群之约束,亦必有其相剂之道,而无虑于牴牾。”参见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61页。
- (3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3页。
- (4)笔者曾撰文指出,严复的“群”实际指代国群、国家、社会三个概念,其中“国群”即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,是其立意总旨,而“社会”(市民社会)、“国家”(政治国家)则是“国群”之下的次一级概念。参见郭萍:《澄清不同层面的“群己权界”——基于严复〈群己权界论〉的分析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19年第1期。
- (5)⑥⑩严复:《社会通诠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1页,第1页,第4页。
- (6)严复:《群学肄言·译者赘语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xi页。
- (7)严复:《社会通诠·译者序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x页。
- (8)严复:《政治讲义》,王栻主编:《严复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86年版,第1245页。
- (9)秦晖教授指出:“军国”和“军国主义”这类词在后来抗日时期的中国带有严重贬义,但在清末民初传入中国、尤其是在一战和新文化运动期间,它们不仅没有贬义,而且明显是褒义词。早在二十世纪初,严复就把传统社会的现代化描述为由“宗法社会”变成“军国社会”的过程,在他看来,周秦之变就把这一过程完成了一半,现在要完成另一半。当时的革命派汪精卫、胡汉民、章太炎(有趣的是,这三人都是留日出身)等与他辩论,但辩论的主要是“排满”革命并非出于“宗法”偏见,也无碍于乃至有助于追求“军国主义”。换言之,在“军国主义”值得追求这一点上,改良派和革命派并无异见。参见秦晖:《日本如何由“个人独立”转向“军国主义”》,爱思想网,http://www.aisixiang.com/data/97547.html。
- (10)④⑤⑥⑦⑧严复:《社会通诠》,第65页,第19页,第19页,第64页,第19页,第19页。
- (11)这里的公民社会不是一个与政治国家二元分立的概念,也即黑格尔之前“市民社会”概念的传统用法,“阿奎那、布丹、霍布斯、斯宾诺莎、洛克和康德等人将‘政治的’或‘公民的’(civil)作为其同义词”(丛日云:《论黑格尔的“市民社会”概念》,《哲学研究》,2008年第10期)。在当今学界,将社会与国家重叠在一起的观点依然比较常见,如金观涛说:“现代社会的组织模式就是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社会。”参见金观涛:《现代民族国家与契约社会》,《中国法律评论》,2017年第2期。这里的“民族国家”与“契约社会”是统一在一起的,国家即社会。
- (12)严复:《政治讲义》,第1267-1268页。
- (13)③④⑤⑥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61页,第73页,第61页,第69页,第62页“译者注”。
- (14)严复:《原强》,见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年版,第19页。
- (15)严复:《群学肄言》,第295页。
- (16)严复:《辟韩》,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第47页。
- (17)(11)严复:《论世变之亟》,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第2-3页,第3页。
- (18)⑤严复:《原强》,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第15-16页,第8页。
- (19)④严复:《天演论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34页,第35页。
- (20)⑦⑨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61页,第60页“译者注”,第69页。
- (21)严复:《社会通诠》,第1页。
- (22)严复《〈老子〉评语》,王栻主编:《严复集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1082页。
- (23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·译者序》。
- (24)严复:《法意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1年版,第218页。
- (25)⑨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61页,第81页。
- (26)严复:《政治讲义》,第1279页。
- (27)⑥严复:《论世变之亟》,胡伟希选注,《论世变之亟——严复集》,第3页,第3页。
- (28)严复:《天演论·演恶》,王栻主编:《严复集》,第1393页。
- (29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·译凡例》。
- (30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·译者序》。
- (31)②③⑤⑥⑦⑧⑩(11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100页,第85页“译者注”,第10页,第4页,第114页,第115页,第115页,第118页,第116页。
- (32)严复:《社会通诠》,第1页。
- (33)所谓“父母政府”,“其政独可施之浅化之民,待其众如童稚,如蛮夷,必时加束缚检制,而不可稍纵自繇者而后可。至于文明自繇之国,未见此术之宜施行也。”参见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108页。
- (34)蔡尚思,方行编:《谭嗣同全集》(增订本),北京:中华书局,1981年版,第337页。
- (35)“荀乃乘间冒孔之名,以败孔之道。……又喜言礼乐政刑之属,惟恐钳制束缚之具之不繁也。一传而为李斯,而其为祸亦暴著于世矣。然而其为学也,在下者术之,又疾遂其苟富贵取荣悦之心,公然为卑谄侧媚奴颜婢膝而无伤于臣节,反以其助纣为虐者名之曰‘忠义’;在上者术之,尤利取以尊君卑臣愚黔首,自放纵横暴而涂锢天下之人心。……故常以为二千年来之政,秦政也,皆大盗也;二千年来之学,荀学也,皆乡愿也。惟大盗利用乡愿;惟乡愿工媚大盗。”参见蔡尚思,方行编:《谭嗣同全集》(增订本),第336-337页。
- (36)黄玉顺教授提出的“中国正义论”对儒家的“义”以及仁、义、礼之间的逻辑关联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阐释。
- (37)严复:《政治讲义》,王栻主编:《严复集》,第1267页。
- (38)②严复:《群学肄言》,第261页,第304页。
- (39)严复:《社会通诠》,第64页。
- (40)⑦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》,第69页,第81页。
- (41)郭萍:《自由儒学导论——面向自由问题本身的儒家哲学建构》,《孔子研究》,2018年第1期。
- (42)严复:《群己权界论·译凡例》,第vii页。
- (43)严复:《天演论》,第44页。
- (44)严复思想中体现的“民族主义”,并不是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“排满”意义上的民族主义,而是现代民族国家竞争意义上的民族主义。
- (45)③严复:《法意》,卢云昆编:《社会剧变与规范重建:严复文选》,上海:上海远东出版社,1996年版,第452页,第451页。
- (46)严复:《天演进化论》,卢云昆编:《社会剧变与规范重建:严复文选》,上海:上海远东出版社,1996年版,第292页。